问,天上会不会掉馅饼?
答,天上有时候会掉馅饼。
但,掉下的馅饼终究得还!
这不,市民常某量就“遭遇”了“天上掉馅饼”的事,王某用手机支付宝给朋友转钱,却误把5000元转入了常某量的账户。
近日,阳明区法院成功调撤一起不当得利纠纷案件,被告常某量将支付宝账号里的5000元如数返还原告王某。
王某与常某亮是多年好友,今年8月,常某亮因家人生病急需用钱向王某借款5000元救急,王某在通过手机支付宝向朋友转账时,没有仔细核对对方姓名,将5000元钱转入了与常某亮同音不同字的常某量的账户。王某发现转账错误后,非常焦急,通过与支付宝客服沟通联系终于找到了常某量。但当王某电话告知常某量自己误转其5000元钱,请其返回时,警惕性极高的常某量怀疑是网络电信诈骗,拒绝了王某的请求。常某量通过查询自己的支付宝账户未发现有所谓的转款后,更加认定对方是诈骗,此后一直拒接王某电话。无奈之下王某将常某量诉至法院,要求常某量返还其5000元。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崔思敏积极联系双方当事人,听取各方意见,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积极组织双方调解。但调解初期,双方对转错款事实存在很大争议。被告常某量很气愤和委屈,坚称自己的账户根本没有收到5000元钱,如果收到是一定会返还的,并向法官提供了自己支付宝账户明细,经核对,确实没有这笔款项记录;原告王某也提供了自己转款凭证,证实确实向常某量转款5000元。对此,法官分析,常某量很可能存在其他支付宝账户。
通过进一步询问,常某量确实还有一个支付宝账户,只是这个账户不常用,但对该账户查询后发现,这个账户也没有该笔款项。至此,常某量已经彻底失去了耐心,表示此事跟自己无关,以后不会再配合了。
但法官的耐心始终在。为找到问题症结,有效解决纠纷,法官耐心做常某量的思想工作,积极疏导其不良情绪、释法说理,让其查询名下所有的支付宝账户。在法官的提醒下,常某量经过仔细回想,最终想起自己好像还有一个账户,但是该账户早在几年前就不用了,账号和密码已经忘记,绑定的手机号码也已经更换了,这给查询带来了很大困难。
在法官的不断释法劝说下,常某量经过多次尝试,终于登陆成功这个账号,被误转的5000元就在这个账户里!
案件终于水落石出了。常某量当即将5000元钱返还给了王某,王某也因自己的错误给他人带来不便向常某量表示歉意。案件成功调解撤诉。
法律小课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二十二条之规定,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
法官提醒:
通过手机银行、支付宝及银行转账汇款时务必仔细核对各类凭单,确认账号和姓名正确无误后再进行操作,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如果碰到这样“天上掉馅饼”的事,应该基于诚实守信原则,将不当得利返还,因为这个“馅饼”吃不了,必须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