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阳明区法院成功调解了同一家人的两起纠纷案件。通过民一庭庭长来晓强的多次上门调解,在有效化解纠纷的同时,缓解了关系挽回了亲情,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案件简介
该案涉及保管合同纠纷和继承纠纷。今年66岁的关某与其丈夫王某育有一儿一女。2011年王某因车祸去世,肇事方赔偿王某家属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精神抚慰金等,除去用于王某的丧葬费及部分花销后,剩有一笔数目可观的钱款。为此,家庭成员协商达成了《家产分割协议》一份,约定:关母及其儿子、女儿各分得一部分钱款,关母分得的7万元钱款由儿子与儿媳代为保管。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2020年,关母的儿子因病去世。关母身体不好,行动不便,没有经济来源,如今已经无法照顾自己,本想着由儿子养老送终,但因儿子的去世,养老问题也迫在眉睫。考虑到自己的晚年生活,关母想先要回由儿子和儿媳保管的7万元钱,然后再与家人商议分割丈夫王某留有的一套房产。
但是儿媳却告知关母,她的那份钱款已经给丈夫治病花没了。关于房产的分割,一家人也始终未达成一致。钱要不回,房分不了,无奈之下,关母将儿媳、女儿、孙子告到法院,要求儿媳归还代为保管的钱款,同时要求对遗产进行分割。
法官多次上门调解
二起纠纷全部化解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来晓强考虑到关母行动不便以及当事人之间的亲人关系,来到关母的家中,上门了解情况。同时积极与关母的儿媳、女儿联系沟通,组织双方调解化解矛盾纠结。但因为关母将家中3名家庭成员都告上法庭,一家人的矛盾急剧升级,使得调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儿媳一方表示为了给丈夫治病,家中已经所剩无几,关母的钱确实由他们夫妻俩保管,但已经全部用于给丈夫治病了,如今自己独自带着还在读初中的儿子生活,日子实属艰辛,加之疫情原因,工作难找,生活面临困境。
经过反复思量,来晓强法官深知案件案情明晰,争议不大,判起来并不难,但面对已经失去丈夫、儿子的关母,如果案件处理不好,再失去仅有的亲情,想也不是关母所愿的。所以,如何既修复破碎的亲情,给老人以安慰,又能保证孙子的正常求学生活,使两家都不陷入困境,一家人重归旧好,才是法官的一道难题。
为此,来晓强法官又多次登门调解,耐心倾听关母的诉求,为其答疑解惑,同时释明判后可能造成的家人失和的结果。同时给儿媳及女儿打电话沟通协商,向儿媳释明了保管合同保管人应尽的返还义务,劝说其顾念亲情、体谅老人,积极主动解决问题。
为做通几方当事人思想工作,法官苦口婆心说道理、讲法律,法、理、情并用,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最终,经多次努力,在法官的倾心调解下,关母考虑到孙子的抚养问题,主动将儿子、儿媳保管的钱款赠与了孙子,女儿及孙子亦表示放弃房屋继承权,一家人的“疙瘩”终于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