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切实保障涉案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可以让犯罪的青少年群体“无痕”回归社会,9月10日阳明区人民法院对一起犯罪时未成年被告人案件进行犯罪记录封存,并依法向涉案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检察机关、公安机关送达《犯罪记录封存通知书》。本案系取消牡丹江市四城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指定管辖后,阳明区人民法院首次发出封存通知。
法官说法: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指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以及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应当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为严格落实该制度,2022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实施办法》。
法官说法: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意义?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刑事司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制度。因未成年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缺乏法律意识,犯罪往往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其主观恶性不大。由于前科报告制度的存在,未成年人容易被贴上“罪犯”的标签,不利于其重新融入社会生活。通过记录封存和限制查询范围,最大限度减少轻罪前科信息的扩散,帮助未成年人去除标签化,顺利入学、就业,重新回归社会,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法治环境。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条
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的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以下刑罚的人,免除前款规定的报告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六条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第四条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以及免于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应当依法予以封存。对在年满十八周岁前后实施数个行为,构成一罪或者一并处理的数罪,主要犯罪行为是在年满十八周岁前实施的,被判处或者决定执行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以及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应当对全案依法予以封存。